人的大腦很習慣去接收故事,故事的力量存在於很多地方,當人們進到戲院去看電影,其實是在一同接收同一個故事,分享同一種情緒。現在就連商品也會說故事—— 一碗雲吞麵背後有其故事,街邊賣水果的攤檔也隱藏着一個感人故事,令人睹其物便思其典故,產生一種共同情懷。
世界潮流不斷演變,從遊戲,手機app,到網絡,到商品,以致電影,這世代有各式各樣的娛樂,其實都反映着這世代漸漸傾向於一種情緒的文化,透過誇張化某些情緒,來突出某一種個性,以引起大眾的關注。今時今日電影已不再是單一的媒體,會連結商品及潮流產品,成為一種意識形態的展示。我們的下一代,到底是帶着理性的一代,抑或是情緒指數很高的一代呢?
人類情感中,喜怒哀樂從來是說故事的重要元素。倘若一個故事無法令人產生喜怒哀樂,那只會是一個極其平淡的故事;當一套電影具備故事結構加上較高的情緒指數,便能運用情緒效果達到傳送信息的作用,便稱為之一個好故事。
在今期《電影心》探討的電影世界裏面,我們發現人的情緒與人的能力都有一個共通點,都是在控制得宜的情況下能發揮出很大的成就及美好的效果。如何將能力變成一種能建立別人的能力?如何將情緒變成一種能促進溝通的媒介?凡事都是一體兩面,在我們生活當中,情緒若控制得宜,便能善用我們的情緒作為溝通媒介;相反,情緒若控制不當,可以帶來悲劇。同一道理下,能力既能載舟亦能覆舟,能力若能善用,能夠帶來貢獻;能力若使用不當,可以帶來摧毀。讓我們透過電影,去分析和探討情緒和能力的課題,當我們對自己理解愈深,便愈趨於成熟,在能力及情緒的運用上自能處理得更恰當,發揮上帝賦予人情緒及能力的應有果效。